贵州在线 首页 文化贵州 查看内容

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走进村超

2024-7-1 17:57| 发布者: 张雪莲| 查看: 23734

摘要: 2024年6月29日,“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”携手晴隆县国家级非遗《阿妹戚托》和威宁县国家级非遗《铃铛舞》亮相榕江县村超现场。
       2024年6月29日,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、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主办,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,贵州省多彩贵州体旅融合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的“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”携手晴隆县国家级非遗《阿妹戚托》和威宁县国家级非遗《铃铛舞》亮相榕江县村超现场。

       晴隆县国家级非遗“阿妹戚托”彝语为“姑娘出嫁舞”,是依存于彝族传统婚姻礼俗的民族民间舞蹈,主要出现于传统婚嫁习俗中,现也用于“彝年节”“火把节”等节日。“阿妹戚托”是一种群体性舞蹈,是当地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,整个舞蹈动作连贯、矫健有力、欢快热烈,每个动作都有特定内涵,包括婚姻礼俗、农耕劳作、知识教化和审美娱乐等诸多方面,表现了彝族同胞团结友爱、尊老爱幼、勤俭持家、热爱生活的美好品德,已有500年以上历史。

       “阿妹戚托”于1956年曾作为优秀民族民间舞蹈进京演出,表演者得到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 2007年“阿妹戚托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      威宁县国家级非遗彝族“铃铛舞”彝语称为“恳合呗”,是彝族人民祭奠亡灵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,主要流传于贵州省西北部铃铛舞表现形式雄浑悲壮、豪放粗犷,两队舞者作跃马扬鞭状,相向而来,纵横有序,变幻无常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彝族先民笃尔帝分封六侯的时代。那时,各个诸侯氏族部落全民皆兵,组建战马队伍,国王、首领举行祭祀追悼先王时,部下都要组织120人的兵马队伍和数十人的歌舞队,在祭祀歌舞场上展示骑士风采。舞动中要摇响手中的马铃控制节奏,“铃铛舞”由此得名。

      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铃铛舞”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断演进,在彝族居住聚居区中小学校推广铃铛舞,使之作为乡土教材得以传承发展。2008年“铃铛舞”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     “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”自2016年启动至今,致力于传承非遗,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,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,爱  上非遗。目前,“非遗周末聚”活动已成为贵州非遗公益性、平台型综合服务平台。     



  编辑:小   米
责编:方   芳
终审:张雪莲
 
      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